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洶涌的上海疫情刷屏了。
漫長的封控,超過10萬例的陽性,讓這座坐擁2500萬人口的大城市成了萬眾矚目的焦點。
來源:微博@中國新聞網(wǎng)
然而,在聚光燈下,有一個人群卻很少被人關注。
他們家中的糧油米面和常用藥品或許早就告急,卻不知從何去買,在洶涌的搶菜團購大軍面前,更是手足無措
他們就是上海疫情中的31萬獨居老人。
在很多人的想象中,老來做到生活自理四個字并不難,卻沒料到,現(xiàn)在卻這么難
01
你小心翼翼的樣子,讓人心疼
前幾天,一位上海網(wǎng)友發(fā)文為所在小區(qū)的老人求援。
那是一群年齡超過80歲的老人,平時的生活不過就是買菜、做飯、養(yǎng)花,偶爾和老鄰居聊聊天。
然而疫情封控一來,他們成了茫茫人海中的孤島。
他們不像年輕人有豐富的信息渠道,也不像中年人有精力連夜去超市囤物資,他們只是習慣性地以為,一切很快就會過去。
當他們反應過來時,家里物資已經(jīng)所剩無幾。
他們并不是不需要幫助,只是獨自生活讓他們習慣了承擔一切。
這些老人寧可自己過得艱難,生怕給周圍人帶來麻煩。
另一位網(wǎng)友說,自己在單元樓鐵門上張貼了告示,主動向樓棟里的老人提供團購、買菜、買藥等幫助。
有一位老人面露難色卻一言不發(fā),只是在他身邊徘徊。
直到另一位老人幫著介紹一句想要買菜可以找這個小伙子,那位老人才小心翼翼說出了自己的請求,邊說還邊補充著要是辦不了就算了,別給你們添麻煩。
這些開始對世界小心翼翼的老年人,不是沒有努力適應過。
但當他們真真切切地發(fā)現(xiàn),自己引以為傲的能力,跟不上這個時代了,那種失落,也許只有當事人自己明白。
在滾滾向前的時代車輪面前,老人就像是中途下車的旅人,稍不留神,就被遠遠地落在了原地。
02
養(yǎng)兒防老,只是一句空話
人們常說養(yǎng)兒防老,然而世事無常,多少孩子一路在父母庇蔭下長大,卻在父母最需要照顧的時候,遠在天涯,鞭長莫及。
很多老人之所以陷入困境,恰恰是因為長年獨居,沒有子女在身邊。
看到一位叫陶陶的網(wǎng)友在老小區(qū)的經(jīng)歷,據(jù)她觀察,僅僅是所居住的弄堂,就有不下十位老人生活難以自理。
平日里,老人們的衣食起居好歹還有保姆料理;
特殊時期,保姆不在,子女顧不上,這些老人就像是風中搖曳的殘燭,隨時有被吹滅的危險。
前些天,陶陶本來正高興地去樓棟門口拿團購的蔬菜,突然聽到一旁的柵欄門傳來顫顫巍巍的聲音:
這是哪里買的菜?。磕懿荒苜u給我一點
那一瞬間,陶陶幾乎落淚。
自那之后,她每逢團購物資都會給樓棟里的老人帶一些。
有一次,她幫一位牙口不好的老人買到了牛奶和軟面包,無意中問起老人的子女。
只聽老人長嘆一口氣說:
我女兒女婿他們都在國外,現(xiàn)在也回不來,我只能靠自己啦
曾經(jīng)兒女是他的驕傲,但在最需要人照顧的時候,老人卻只能孤獨地守著空蕩蕩的房子過活。
讓人感嘆的是,哪怕兒女不惦記父母,人到晚年,最牽掛惦念的,卻依然是孩子。
記得紀錄片《人生第一次》里,中華遺囑庫有一項錄像遺囑的服務,希望老人可以在立遺囑的同時,回顧人生,對后輩送上囑托。
回看幾段錄像,老人們最后的心里話,幾乎都是對孩子說的。
一對老人語帶哽咽地說:
最不放心的兒子,希望我們離去后,保重身體。好像心中千言萬語,一時忘情難以表達。
另一位老婆婆則對著鏡頭說:
孩子,好好照顧身體,就不要再熬夜了。最好能夠找個伴,就好好過日子。
所謂兒行千里母擔憂,母行千里兒不愁。
養(yǎng)兒防老往往只是一句空話,最美不過夕陽紅只存在于歌詞中,溫馨從容的晚年,是多少老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夢。
03
人到晚年,最難的是體面二字
對大部分人來說,接受衰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衰老,意味著對身體、精神乃至周遭世界開始逐漸失去控制。
從前信手拈來的記憶力,衰退了;從前控制自如的身體,不聽使喚了。
這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空虛感,以及隨時可能因此失去的尊嚴,才是衰老最可怕的影響:
真實故事計劃報道了《封控中的上海獨居老人》,周文龍的遭遇,也許是無數(shù)老人的縮影。
一生未婚的周文龍老人,平時全靠外甥女許慧來家中照料。
隨著封控的到來,外甥女不便探望,老人便只能勉強靠自己料理生活。
他明白外甥女的苦衷,也知道對方作為志愿者很忙,但眼看著廚房已經(jīng)沒有任何蔬菜,周文龍還是只能撥出了求助電話。
打了十幾次,對方都沒有接聽。最后通過微信電話,好不容易接通。
接到電話后,許慧趕緊請人幫忙為老人送去了果蔬。
但老人需要的日常藥品,許慧也無能為力。
周文龍只能盡可能少吃一點藥,減少次數(shù)和用量,哪怕這意味著身體不舒服。
對于移動互聯(lián)網(wǎng)的使用,周文龍顯得很無助:
現(xiàn)在年輕人都用網(wǎng)絡搶菜,我很笨的,不會用網(wǎng)絡。
老人,也想體面地變老,也想不那么麻煩子女晚輩。
可惜大部分情況下,這份體面只能是事與愿違。
作為年輕人,在能幫一把的時候,盡可能幫一幫無助的老人。
一份體諒和包容,足以給老人的晚年帶來最溫暖的慰藉。
04
綜藝《屋檐之夏》里,62歲的演員劉雪華坦言:
那些先進的(技術(shù))我都不會,我跟現(xiàn)代人的生活是脫節(jié)的。
萬一我在家里突然摔倒了,是不是都沒有人知道?
在節(jié)目組的安排下,另一位年輕的博主@拉宏桑和劉雪華成了特殊室友。
短短幾天中,拉宏桑教她使用新的電子設備,和她一起追劇敷面膜,原本冷清的劉雪華家迎來了久違的熱鬧。
有人說,人到晚年最怕缺錢。
其實,比起缺錢,老人更缺的是愛,是陪伴,是認可。
誰的晚年都是一場兵荒馬亂,但我們至少可以盡最大努力給予老人慰藉,讓他們少一點慌亂,少一些不安。
畢淑敏曾說:
每個孩子都相信來日方長,相信有衣錦還鄉(xiāng)的那一天,可以從容盡孝,可惜人們都忘了,忘了時間的殘酷,忘了人生的短暫,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。
面對衰老,老人們的焦慮、憂愁和不安不是可笑的,他們,需要被看見。
看過一位網(wǎng)友的話:我們和老年人最大的相似,就是都將擁有同一個人生的終點。
每個人都終將老去,那一份孤獨和悵惘,不是獨獨老年才有的。
我們能做的,除了坦然接受老之將至,更重要的,是珍惜時間,珍惜家中老人還在身邊的日子,善待身邊的老人。
一個美好的世界,一定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世界。
愿我們一起努力,
本文標簽:養(yǎng)老金,養(yǎng)老服務,居家養(yǎng)老,養(yǎng)老保險,社保,
本文標題:疫情中的31萬上海獨居老人:誰的晚年都是一場兵荒馬亂
本文出處:http://www.pppqscn.cn/news/news-dongtai/17056.html
本站聲明:本站發(fā)布的內(nèi)容(圖片、視頻和文字)以原創(chuàng)、轉(zhuǎn)載和分享為主,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(wǎng)站立場,如果涉及侵權(quán)請聯(lián)我們刪除。